馬會跟賽馬傳媒唇齒相依

早兩天,我身處北京公幹,剛碰上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會議舉行,得悉總理溫家寶承諾,中央政府會全力協助香港度過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難關,又會推出措施支持香港在內地的企業,緩解經營困難。相信大家聽到這個消息後,也會跟我一樣感到高興。

在北京,我當然入住馬會北京會所,場內經常碰到出席會議的香港政商界領袖。他們對於會所內的設施、服務及餐飲水平有讚無彈,我聽後真的很高興,這證明馬會北京會所雖然開業只有不足一年時間,但已經在內地建立了不俗的口裨,除了為會員提供賓至如歸的服務之外,還為香港工商界企業提供一個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,反映北京會所在內地已佔有一定的位置了。

在這個短短的旅程中,我在釣魚台國賓館跟當地的官員、文化及地區各界,以及傳媒朋友會面。談到傳媒,令我不期然想起馬會跟賽馬傳媒的關係,就是唇齒相依。

不經不覺,我已經在馬會度過了十個寒暑。雖然我來自德國,但我多年來也十分欣賞本地賽馬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精神,他們每天勤奮地工作,付出的每一滴汗水,都轉化成能量,協助推動香港賽馬運動躋身世界舞台。

當我在一九九八年來港當賽馬事務司時,人生路不熟,每一位賽馬傳媒朋友的面孔,對我來說都十分陌生。不過,我沒有因為陌生而抗拒溝通,因為我相信,要推動香港賽馬運動發展,單靠馬會唱獨腳戲是不行的,還要每一位賽馬傳媒朋友的協助,才能走得更前。

坐言起行,每當我出席晨操、新聞發佈會,或者是賽馬日,我都會把握每一個機會,跟前線記者、編輯,甚至是攝影師打招呼問好,再主動打開話匣子。除了談工作,也會分享日常生活瑣事。事實上,傳媒朋友多年來待我十分友善,亦十分支持我的工作。當日陌生的傳媒朋友,部分亦成為我的老友記。

我一直相信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之一,所以我經常聆聽傳媒對賽馬事務的意見,透過互動交流,才能更深入理解彼此之間的想法。最教我慶幸的,是大部分傳媒朋友也會跟我坦誠表達意見,並不時提供獨特見解,讓我們制定政策時更為大眾接受。

溝通的過程怎會一帆風順,偶爾大家亦會因觀點與角度的差異,而對某些馬會事務或政策持不同意見,但我希望這些分歧,都應以理性的討論,以建設性及相互尊重的態度,達到和而不同的交流。

不得不提在這些年來,我跟一群資深評馬人談天說地時,令我獲益良多,因為他們的分享及見解,使我更了解昔日馬圈動態及賽馬事業的演變。這群資深評馬人在本港賽馬傳媒工作經年,並於一九八五年成立了香港評馬同業協進會,是香港一個悠久、為馬圈業內認受的賽馬同業團體。

我相信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」的道理每年馬季歇暑期間,馬會都贊助及協助安排評馬同業協進會成員,到海外的賽馬機構及馬場參觀。旅程中,他們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地區賽馬運動的發展、馬房的運作和管理,以及到訪香港難得一見的育馬場。

我很高興過去多次的觀光團,協進會成員都對安排讚不絕口。以日本之旅為例,他們參觀了北海道兩大著名、規模最大的北方牧場與社台牧場,深入了解東瀛的育馬事業。其後,他們再飛往茨城縣,看看日本中央競馬會的美浦訓練中心。至於另一年的澳洲之旅,團員走訪當地著名練馬師活候夫人及賀嘉時的馬房,再深入練馬師菲特文專為周歲馬及新馬而設的訓練基地,而著名的費明頓馬場亦是行程的重點之一。這些傳媒朋友偶爾或會聽到有關這些海外馬場或訓練中心的消息,但親身參觀的感覺和體驗卻是截然不同的體會,令人眼界大開。我希望日後可以為傳媒朋友安排類似行程,若然他們有興趣,下次不妨到我的老家,了解德國的賽馬事業!

說回今日中午沙田馬場的十場賽事,當中包括香港評馬同業協進會挑戰盃。我會留意「金鑾殿」的演出,這匹約翰摩亞馬房的五歲馬,今季成熟進步,季內至今五戰兩冠一亞一季一殿場場取得獎金,觀其近仗千六米後上的表現,今午加程初跑千八亦有望應付得來,且看能否三捷兼捧盃。

除此之外,緊隨其後的一場獅威啤酒挑戰盃看來會是相當精彩的一場直路賽,此場中我想看看「常歡笑」的表現,此駒季內較早前在較高水準的本地三級賽亦與「安畋」等頂級短途佳駟走得接近,今日在二班角逐首本途程,雖然要面對四匹年輕新勝馬,包括「電光能源」、「陽明好好」、「風火神駒」及「紀利威龍」的挑戰,但我相信他仍有一爭之力。

回應
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Blogger 分享至Facebook
分享本文
本篇發表於 Uncategorized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